7月19日,东莞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介入护理学术沙龙。作为广东省护士协会南方介入护理联盟第十次下基层系列活动的核心环节,本次沙龙聚焦肿瘤介入护理新进展、介入手术室感控管理等前沿议题融金牛,吸引了全省50余名介入护理专家参与。
沙龙交流就肿瘤介入护理新进展、介入手术室感控管理、介入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健康科普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并参观了硼中子俘获(BNCT)治疗研究中心。
东莞市护理学会介入护理专委会的主任委员、东莞市人民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护士长黄丽眉表示,此次交流正值医院两项重大突破交汇点: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中子治疗设备BNCT即将投入临床试验,以及市科协资助的肿瘤防治科普项目全面启动。此次活动不仅传递了最新的肿瘤介入护理前沿信息、新进展,开拓了介入护理人的新视野,也激发了与会护理专家对尖端治疗技术的探索热情。
活动尾声,东莞市肿瘤临床医学研究所主任徐晓博士带来的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科普装置讲解,以全息投影与AR互动游戏颠覆了传统科普模式。
“让抗癌‘国之重器’变得触手可懂融金牛,是我们的设计初心。”活动现场,徐晓博士指向身前的科普装置介绍道。
随着全息投影柜启动,悬浮的动态影像360度清晰还原BNCT治疗全流程:质子经加速器撞击锂靶产生热中子,含硼药物精准聚集于肿瘤组织,中子束照射触发癌细胞内的“微型原子弹”——特异性核裂变反应释放的α粒子和锂离子瞬间摧毁癌细胞。影像中高亮标注的健康组织保护机制,直观解释了该技术“精准杀伤”的核心优势。现场人员可通过触屏模拟中子束发射,体验“瞄准-消灭”肿瘤的实操反馈。
相邻的AR沙盘则化身沉浸式课堂,参与者可分组扮演“癌细胞探测者”“硼药快递员”“中子束猎手”三重角色,在协同游戏中完成从定位到歼灭肿瘤的全流程任务。
徐晓博士结合装置演示融金牛,深入浅出阐释科学原理:“BNCT的本质是二元靶向治疗。无毒的硼药像‘特洛伊木马’潜入癌细胞,热中子作为‘点火器’引发核裂变,产生的α粒子和锂离子射程仅一个细胞直径,能量几乎全沉积在癌细胞内。”
他表示,这种机制能最大限度保护脊髓、脑干等重要的毗邻器官,副作用远低于传统放疗。对于临床价值,他透露该技术对头颈部复发肿瘤、晚期鼻咽癌、恶性胶质瘤等难治性病症展现巨大潜力。他还提及,东莞市人民医院下月将开展首例临床试验患者的治疗,目前正通过医院公众号招募免费受试者。
自去年10月起,东莞市人民医院持续开展肿瘤防治与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科普系列活动。作为东莞市科协专项资助项目,该活动依托医院专业优势,将BNCT尖端医疗知识转化为公众可理解的科普内容,推动从被动就医向主动健康管理转变。
“这是中国散裂中子源科技成果转化的里程碑。”徐晓博士表示,东莞BNCT设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中子治疗系统,更将建成全国知名的治疗中心。
谈及科普装置的意义,徐晓博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科技创新高地,亟需打通前沿技术与公众认知的壁垒。BNCT科普基地的启用,正是要让高端医疗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场景中,将复杂的多学科交叉技术转化为‘老人能看懂、孩子能动手玩’的体验。”
现场人员纷纷表示,这种创新形式极大降低了理解门槛。“传统科普依赖文字图表,而动态影像和角色任务让我们秒懂技术精髓,”一位介入专科护士感慨,“这不仅能提升护理配合精度,更为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提供了生动工具。”
此次沙龙通过科普赋能,使一线护理人员亲身感受国家尖端医疗技术的突破。随着BNCT临床试验的临近,东莞正以创新科普为纽带,串联起技术创新、护理升级与公众健康认知提升的完整生态链,为大湾区医疗高地建设注入新动能。
撰文:蔡子航 欧雅琴
摄影:蔡子航融金牛
北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