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牛盘
当不少人还在为夜生活“去哪撸串”纠结时,电白区树仔镇树仔圩的街头早已被火把的烈焰与人群的欢呼点燃——农历七月十四晚,那条以树枝扎制、传承数百年的“树麻龙”,再度载着树仔人的祈愿缓缓“苏醒”!
▶▷ 一眼惊艳:火龙穿街,火光染红半边天
当晚最摄人心魄的,莫过于“火龙巡游”的震撼场面。持龙珠者与舞龙者身着统一服饰,按龙珠、龙头、龙身、龙尾依次列队,步履整齐划一。龙头威严大气,银须玉角的细节雕琢得灵动精巧,在傍晚柔光中愈发鲜活,似要蓄势腾空,尽显非遗技艺的匠心;龙珠在前灵活转动、指引方向,龙身以树枝为骨、红绳串联,既延续“木旺树仔”这一本土信仰,又寄托“岁岁安康、家业兴旺”的质朴心愿,堪称非遗与民俗的完美交融。舞龙者踏着铿锵鼓点默契配合,时而引龙穿梭人潮,时而驱龙腾空跃动,龙身蜿蜒摆动间,将龙的精气神韵与非遗传承的蓬勃生命力展现得酣畅淋漓。
快牛盘
▶▷ 故事动人:青龙驱邪,承载树仔人乡愁
这场让众人争相打卡的活动,是传承数百年的“树麻龙”民俗。相传昔日邪神侵扰树仔圩,村民深受其苦,遂往武圣宫叩拜关公求助。关公感念民生疾苦,遂显灵上书天庭,青龙奉命下凡驱邪除祟。自此,七月十四舞树龙消灾祈福,便成了树仔圩世代相传的传统。树仔人深信“木旺树仔”,特意以树枝扎成龙身,既契合这份文化信念,又暗藏“好运绵延、福泽绵长”的美好寓意,这些珍贵的民俗记忆也借由非遗传承得以完整留存。
▶▷ 活力满满:老民俗焕新,年轻人追着传
现场人群中,既有举着手机全程追拍的外地游客,也有跟着龙队欢呼奔跑的本地孩童,更有不少年轻人换上统一服饰,主动加入舞龙队伍。“以前总看爷爷辈舞龙,现在我也能扛起龙身了!”00后小杨抹了把额头的汗珠,眼里满是兴奋与自豪。为让老民俗“圈粉”年轻一代,当地主办方特意增设非遗手作体验区、民俗互动打卡点,人们边追龙、边体验、边分享,“树麻龙”的精彩瞬间很快刷屏朋友圈,成了新晋“网红民俗”。
快牛盘
▶▷ 文化瑰宝:从祈福仪式到时代盛宴
如今的“树麻龙”,早已超越普通民俗的范畴。它不仅是树仔人安放传统记忆与民间信仰的载体,更是凝聚乡情、激励团结奋进的精神符号。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接过传承接力棒,借助短视频记录、网络直播等现代方式,让这一古老民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也让“树麻龙”的文化故事与精神内涵传播得更广、更远。
从古老的祈福仪式到火热的时代盛宴,树仔圩这场七月十四的“追龙大戏”,不仅燃活了乡村的夜晚,更让数百年的文化真正“活”在当下。这,正是中国式节日最动人的浪漫!
图文 / 电白区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李峰
--------------------------------
编辑:晨希
版式:何伟
终审:谢文明
总监:陈妍
本微信平台部分图片与视频可能源于网络,如涉权属争议,联系即删。
北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